黨史小課堂:戰蟠龍,解放軍充分發揮軍事民主
1947年4月羊馬河戰役后,西北野戰軍秘密轉移至陜北瓦窯堡附近休整。國民黨軍判斷中共中央機關及西北野戰軍主力在陜西綏德地區并正在東渡黃河,遂令其第一戰區部隊急速北上,并令駐守榆林的第二十二軍等部南下,企圖“南北夾擊”,將西北野戰軍消滅于葭縣、吳堡地區。
國民黨軍第一戰區司令長官胡宗南以9個旅的兵力,于4月26日由蟠龍、永坪地區分兩路向綏德地區疾進,僅留整編第一師第一六七旅(欠1個團)及陜西保安第三總隊等部守備其補給基地蟠龍。
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彭德懷和中共中央西北局書記習仲勛決心趁胡宗南集團主力北上綏德回援不及之機,進攻孤立據點蟠龍。解放軍以部分兵力偽裝成主力,誘使胡宗南集團主力繼續北上,同時集中4個旅的兵力攻取蟠龍。30日,解放軍各攻擊部隊隱蔽進入蟠龍鎮附近。5月2日黃昏,解放軍對國民黨蟠龍守軍發起突然攻擊。敵人憑借外圍高地和工事拼命抵抗,企圖固守待援。
蟠龍的工事,都是在國民黨軍一六七旅旅長李昆崗“精心設計”下完成的,異常堅固。解放軍因缺少火炮,幾次攻擊都沒有獲得突破。西北野戰軍政治部主任徐立清立即向彭德懷建議停止攻擊,鞏固已得陣地,總結研究更好的打法。彭德懷當即采納徐立清的建議,下令部隊暫停攻擊,一面繼續加強土工作業、一面召開戰地指揮員會議。徐立清則下到第一線指導工作、聽取意見,號召各攻擊部隊抓緊時間發揚軍事民主,討論如何盡快打破敵人的堅固工事。
戰士們群策群力,很快就總結出了不少破解敵人堅固工事的有效戰術。比如針對敵人工事高大堅固且構筑在山坡上,大型炸藥包“很難送上去”的特點,有戰士提出可以把戰壕挖到碉堡下面,然后把炸藥裝到干糧袋里,隨身攜帶到碉堡下,把干糧袋集中到碉堡外墻一處引爆;再如針對敵人的陣地火力都集中在碉堡前面的特點,有人提出可以派幾個戰斗小組不間斷地進行佯攻,掩護戰友從后山爬上去等等。
5月3日下午,經過充分準備,解放軍再次發起進攻。各部隊按白天商量好的戰術迅速推進,很快攻克了東山、北山和磨盤山等主陣地。黃昏后,解放軍向蟠龍鎮發起總攻。徐立清又及時提出“打進蟠龍鎮,活捉李昆崗”的口號。彭德懷聽后高興地對徐立清說:“這口號比炸彈厲害得多??!”
不久,解放軍高喊“打進蟠龍鎮,活捉李昆崗”的口號發起總攻,戰至深夜,攻克蟠龍鎮,全殲敵守軍6700余人,并俘虜了李昆崗,還繳獲大批武器彈藥和軍需物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