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史小課堂(三):遵義解放及人民政權的建立

1949年7月18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野戰軍前委決定五兵團進軍西南解放貴州,解放軍各部以勢如破竹之勢快速挺進黔北。得到消息后,遵義地區各縣人民群眾在中共地下黨組織的領導下紛紛行動起來,策反國民黨軍政要員,搜集國民黨軍布防情況,積極開展護校、護廠等斗爭,嚴防敵特破壞,以實際行動迎接解放的到來。

解放軍迅速解放

遵義地區從1949年11月3日起,二野各部分三路先后向駐貴州的國民黨軍發起攻擊。在解放軍的強大攻勢下,國民黨各級政權和軍隊頃刻間土崩瓦解,紛紛潰散。11月12日,解放軍二野五兵團十七軍四十九師解放余慶縣城。19日,二野三兵團第十軍二十八師由黔東北德江縣進入鳳岡縣境,在中共地下黨組織和當地進步人士的配合下,迅速解放了鳳岡縣城。
11月27日,二十八師進抵仁懷縣境,中共仁懷支部成員和地方開明人士組織群眾夾道歡迎解放軍進入縣城。兩天后,二十八師在中共習水縣臨委成員等人的迎接與配合下,解放赤水縣城。赤水解放后,二十八師隨即開赴四川。
當時,遵義北面的正安、道真、務川3縣,由于山高林密,交通閉塞,仍有少量殘存的國民黨潰軍活動。遵義解放后,中共黨組織立即聯絡、組織開明人士開展和平解放工作。12月中旬,陳彬率軍事代表團,赴正安、道真、務川3縣處理國民黨潰軍問題,不久,國民黨潰軍1200多人起義投誠,3縣正式宣告解放。

人民政權迅速建立

隨著中國革命形勢的快速發展,人民解放戰爭由戰略進攻逐步轉向戰略決戰。1948年10月,中共中央決定從華北、華東、東北、西北、中原五大老解放區抽調干部,隨軍前進,到新解放的地區,建立人民政權、開展工作。根據中共中央的指示,1949年9月,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野戰軍組成西進支隊。
接管遵義地區的是西進支隊二大隊,共1400人,編為9個中隊,于9月27日下午開始向貴州進發。五兵團黨委和新組建的中共貴州省委聯席會議決定,中共遵義地委領導班子由6人組成,陳璞如任地委書記兼軍分區第一政委,李蘇波任遵義專署專員,海燕任組織部長,苗春亭任宣傳部長,李公儉任社會部長,李程任遵義軍分區司令員。在芷江,遵義地委召開了第一次會議,在組織上和思想上為接管遵義做準備。
在仁懷、習水、赤水3縣,解放軍部隊離開后,由當地中共黨組織聯合愛國進步人士組成“人民臨時辦事處”“治安委員會”等機構,并建立人民武裝維護社會秩序。不久,中共遵義地委組成“遵義軍分區獨立大隊”進駐仁懷縣城,并于1950年1月18日正式宣布成立中共仁懷縣委和仁懷縣人民政府。2月,從桐梓到來的軍政代表團進駐習水縣縣城官渡,與解放軍一三九團共同組建中共習水縣委、縣政府領導班子。與此同時,由一三九團派出警衛連和工作組到達赤水縣城,正式成立中共赤水縣委和赤水縣人民政府。成都戰役結束后,解放軍一三六團于1950年2月進駐正安、道真、務川3縣,組織成立了縣委、縣政府。